承接上一篇 : 我的巴爾幹5國旅遊紀錄-(中)
行程來到下半場, 依然精彩可期喔 !
看過很多部落客寫到在東歐旅遊常見到馬車在街上甚至市區趴趴走
也的確, 這趟旅途在 布加勒斯特 還有 索菲亞 這些首都等級的城市
可以在街上看到拖著貨斗的馬車....可惜看得到 拍照卻不容易
算了, 來張 拖拉機 的 也行 !
下一站: 保加利亞
言歸正傳,保加利亞因為 緊鄰希臘、土耳其, 因此很早以前就有人類活動,
保國南部、希臘北部、土耳其西部歐洲領土, 三個區塊屬於東歐在
史、地上分類歸為: 色雷斯地區, 多已部落型態形成區域各自治理,
直到羅馬帝國勢力進入並設立色雷斯省, 保加利亞國土的初始型態成型,
西元六世紀,斯拉夫人南侵色雷斯, 與當地人融合 產生 保加利亞人.
保加利亞歷經兩次的獨立帝國時期
保加利亞第一帝國 (681AD-1018AD):
608年獨立於拜占庭,曾經多次兵臨君士坦丁堡, 讓拜占庭帝國加冕為沙皇,
直到拜占庭帝國皇帝巴西爾二世的運用謀略加以擊敗滅, 被併入拜占庭帝國
保加利亞第二帝國 (1185AD-1396AD):
1185年伊凡·阿森和彼得·阿森兄弟 起兵生事, 打敗駐地的拜占庭軍隊
迫使拜占庭承認其獨立, 並且在我們拜訪的大特爾諾沃(Veliko Tarnovo)
定都相當長的一段時間, 後來經過蒙古西征軍、拜占庭北侵 等連年戰亂
最後被鄂圖曼土耳其在1396年吞併
剩下的歷史稍後再說, 我們先來看 大特爾諾沃(Veliko Tarnovo) 美景吧 !
從下榻的飯店往外看, 即使氣溫-7度 還是讓人忍不住快門連發拍雪景
鏡頭拉到極限, 河中央沙洲上的是開國四君王雕像
伊凡‧阿森、彼得‧阿森、卡洛揚一世、伊凡阿森二世 是
保加利亞第二帝國 開國四君主, 讓拜占庭帝國承認其獨立地位
大特爾諾沃是一座山城, 建築物依照山勢而建,
查雷威茲城堡 (Tsarevets Castle) 位於老城區, 從飯店徒步過去約 20分鐘
前往城堡的路上, 先來逛逛老城裡另一個景點-工匠街
(正在重新修整街道, 加上下雪的關係 地上特別泥濘)
保加利亞全國人口 700多萬, 其中 15% 是 土耳其人的後裔.
加上土耳其曾統治保加利亞將近500年, 所以有來自土耳其的 飾品、手工品
在這邊也不是太稀奇的事 ~
鄂圖曼帝國統治大特爾諾沃的期間, 不少土耳其手工師傅在此定居
所以像是這家店面就把先祖從是甚麼行業的木刻像放在門口來展示
這是 木工+彩繪
這位是瓷碗的彩繪師傅
領隊手指之處 就是一間土耳其瓷盤作坊, 相信去過土耳其的朋友
都會知道當地的瓷盤彩繪 十足吸引人 (實用性不高 但是裝飾品的顏質頗高)
不過這邊的色彩運用比較單一 不若土耳其那樣鮮豔
這些木盒子上面漆的彩繪 有各種圖形、身著傳統服飾的人物圖
更有保加利亞的驕傲玫瑰花 !
只要是手作坊, 官方就有一章認證的告示, 不少店家也的確是
販賣部 跟 作坊串聯在一起, 一邊做 一邊賣.
走著走著, 來到查雷威茲城堡的門口了 !
這隻擺在入口的石獅子是1877年重新放在1393年的舊基座上,
這一年也是土耳其結束在保加利亞統治的前一年
遠方, 這尊雙手舉高的雕像 並不為人所熟知.
畫面所拍到的地方是 保加利亞的國防科技大學, 這個雕像的主人公
名叫: 瓦西爾·列夫斯基 (Vasil Levski)
他是保加利亞的革命家, 1873年被土耳其人處決 .
據說曾有一次遭遇圍剿, 寡不敵眾時他高舉雙手祈求土軍停止殺戮.
還真的因為有 "異象" , 讓土耳其軍隊的行動草草收場
這個事件,讓他在後來的軍事學院興建時 決定以此動作立碑作紀念 表彰其氣節
來到城堡的第三道城門,山頂的主教教堂已在眼前 !
回頭拍市區的照片, 不知哪來的效果居然把畫面搞得那麼唯美 XD~
查雷威茲城堡 的 全景圖, 揚特拉河(Yantra Rivar) 形成天然屏障
1393年鄂圖曼帝國與堡壘守軍激戰三個月, 儘管城內用水無虞
可是糧食短缺的情況下 百姓、守軍早就無以為繼
主教 只好開城門投降, 土軍進城 進乎瘋狂的破壞與屠戮
城堡、住家、市集、學校、修道院 全都付之一炬
來到教堂外面的解說牌, 這座主教教堂當年同樣未能幸免於難
不過保國政府在1981年下令重建 並展開考古研究, 盡力挽救、復原這些寶貝
根據當年教堂的模樣經過考古檢視後推算出來的原型圖
進到教堂, 一幅幅完全不同於傳統宗教的壁畫 震撼衝擊視覺
寫實的程度 恐怕有些人會覺得不舒服 或是 認為背離了宗教的意涵
不過 不管怎麼說, 這些都是呈現歷史脈絡的方法, 不妨用包容的心態來看待
說好 不工商服務, 但還是手癢寫一小段當作在大特爾諾沃的小結 XD~
保加利亞的玫瑰花 遠近馳名, 當然某些程度還要感謝土耳其人當年的慧眼,
挑中 保加利亞 作為供應 鄂圖曼帝國 需求的生產據點之一,
也讓保加利亞享有「玫瑰王國」的美譽, 護手霜、玫瑰水、玫瑰精油 ...
來這邊真的不買很可惜, 而且物超所值 ! (漂洋過海來寶島, 身價都翻好幾倍)
圖為護手霜, 白玫瑰+黑海魚子醬, 氣味淡雅
玫瑰水也很有名 ~
對了, 保加利亞 目前同樣發行自身的貨幣 (Lev)
因為對歐元的匯率相對穩定, 我們可以抓 大約是 1 EUR 換 2 Lev .
所以消費時除了用感應式信用卡消費, 用歐元嘛A通 !
離開大特爾諾沃,來到保加利亞首都 索菲亞 !
這座城市在1879年才被正式定為首都至今, 也是座充滿歷史與活力的城市
上面的 " E79 " , 是 歐洲一條南北向國際快速公路,
北自匈牙利 米什科爾茨 (該國第三大城), 途經羅馬尼亞、保加利亞,
終點站 希臘的 塞薩洛尼基
來到這邊的首要景點就是這座雄偉的東正教教堂
『亞歷山大.涅夫斯基教堂(Aleksandar Nevski Memorial Church)』
教堂於1882年興建,1912年竣工, 是紀念1877年第10次俄、土戰爭時為
保加利亞獨立所犧牲的20萬俄國士兵,以13世紀俄國英勇的王子亞歷山大命名,
被譽為巴爾幹半島最美麗的教堂,可容納1萬人,擁有12座高60公尺黃金圓頂,
同樣屬於拜占庭樣式的東正教教堂
隔一條街, 聖索菲亞教堂(St. Sofia Church)是索菲亞的第二古老教堂.
查士丁尼大帝(Justinianus I)在 6 世紀時 建立這座拜占庭教堂
原本今天的索菲亞原名『Sredets』,希臘語是『中心』, 直到14世紀末,
因為『索菲亞』在希臘語為『智慧』之意,城市名稱因為這座教堂跟著改名.
鄂圖曼帝國統治時被改為清真寺,原有的12世紀壁畫被毀壞,增加了尖塔,
後因地震受損被遺棄,1990年重建,為早期基督教在東南歐的重要建築
以地理位置來看, 聖索菲亞教堂 是背對著 亞歷山大.涅夫斯基教堂.
因此拍攝的角度是 聖索菲亞教堂 的後面
這邊也是 保加利亞的文豪 伊萬.瓦梭夫(Ivan Vazov) 的墓地.
來到索菲亞, 可以說是一場『教堂』之旅, 走沒幾步路就有教堂 !
聖尼古拉俄羅斯教堂(St. Nicholai Russian Church)』是一座白、綠相襯(真的)
小巧精緻的教堂,1907-1914年建造-完成, 很巧合的是
監造者與畫工沿用自 亞歷山大.涅夫斯基教堂 的 原班人馬
以相對位置來說, 兩個工地距離約300公尺 .... 人盡其才 不為過 !
伊萬.瓦梭夫(Ivan Vazov) , 被譽為保加利亞文學之父
這是以他為名的國家歌劇院
女神在戲水 ? (水很冰)
『聖喬治圓形教堂(St. George Church)』地點很特別, 四週被總統府、
內政部、飯店 包夾在正中央 ! 這是4世紀時羅馬人所建的圓形建築,
還有該時期的澡堂遺跡鄂圖曼時代變成清真寺, 土耳其人離開後才恢復原貌,
索菲亞的地下古蹟甚多,因此挖捷運 蓋房子 常常挖到寶,
這裡是捷運站『Serdika Metro』(塞爾迪卡站),同時也是一座博物館,
也因為地下都是古蹟,整條捷運蓋了30年才啟用 !
『聖佩特卡地下教堂(St. Petka of the Saddlers Chruch)』在同一座捷運站內
由於鄂圖曼蘇丹規定教堂的高度不可以超過馬背上的士兵, 所以出此下策.
據說, 前面提及的 瓦西爾·列夫斯基 (Vasil Levski) 後來被埋在這邊
鏡頭較遠處,『班亞巴什清真寺(Banya Bashi Mosque)』是目前 索菲亞
現存的清真寺中 唯一還有運作的宗教建築, 其餘不是只剩遺跡就是另座用途.
建築由『藍色清真寺』的設計師 錫南操刀, 寺內有澡堂 建在溫泉水源上 ~
屋頂是鉛板覆蓋,遠看還真有藍色屋頂的 Fu ...
下榻飯店正前方的『聖尼達亞教堂(St. Nedelya Church)』,19世紀中葉前是木造教堂,
1856年改建成有巨大穹頂的新拜占庭式建築,1879年俄羅斯 Knyaz王子
贈送8個鐘而加建鐘樓,1925年毀於暴力攻擊,1927年-1933年重修完成至今
『索菲亞女神雕像(Sofia Monument)』是城市的守護神,女神著黑色長袍、
右手持桂冠,左手托著貓頭鷹,象徵智慧,代表著城市古老悠久的歷史.
同樣的, 這尊女神設立時也被許多人以宗教為名痛批『離經叛道』,
認為女神怎麼能著黑袍 ? 然而最早這邊擺得卻是列寧 ....
一夜好眠後, 行程來到巴爾幹地區最大的修道院
『里拉修道院(Monastery of Saint Ivan of Rila)』,也是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證的世界文化遺產 !
修道院的中央是『聖母升天教堂』, 也是保加利亞東正教的總教堂
旁邊圍繞著建築物在早年就修道士生活、住宿的地方, 目前有10人在修行
早期, 此地還是有安全守備上的疑慮(土耳其人不時會過來騷擾)
外層建物設計成 不規則的矩形, 類似『星型堡壘』的樣貌, 增加攻擊的難度
修道院位在保加利亞里拉山脈的里奧斯卡山谷中,海拔1,147米。
這天到訪時,氣溫來到零下-12度, 而且下起大雪 !
修道院始於10世紀 修士 伊凡.利爾斯基(Ivan Rilski) 所創設
1355年搬遷到現址, 也是 鄂圖曼時期唯一允許東正教延續的地方
修道院內的聖母升天教堂,當地的畫師用鮮艷色彩描繪36幅『聖經』故事場景,
是19世紀保加利亞宗教畫傑作,可說是整個景點的中的主角
隨手抽三張, 張張都震撼視覺
壁畫,大天使加百列
壁畫
緊鄰教堂旁邊的希雷洛(Hrelyu)塔建於1335年,是修道院內最老的建築物
可以付錢後上到塔頂(新年期間不開放) 倒是一樓的販賣部有營業 !
這一天1月6號,剛好是2019年的第一個主日彌撒, 嚴格說教堂內不能拍照
但是不少人手太癢....也難得留下影像紀錄了 ! (錯誤示範不要學嘿 !)
馬其頓--(北)馬其頓
驅車2個多小時, 來到此行讓人五味雜陳的國度 : (北)馬其頓
政治紛擾先按下不裱了, 我們來揭開 北馬其頓首都史高比耶是甚麼模樣吧 !
眼前的建築被稱作 獨立抗爭紀念館+共產主義犧牲者 博物館
博物館有需要那麼多嗎 ?
說五味雜陳不只是 馬其頓 與 台灣 之間的一場 " 奇幻金錢外交 "
還有...這個國家怪怪的, 怎麼那麼多雕像 氣派的建築物那麼多 有用嗎 ?
舉目所及 到處有雕像, 儘管都有各別意義
但總讓人好奇, 馬其頓人月收入 不足台幣10K,
把造一尊雕像的錢 興利應該可以養活不少人吧 ?
TRT 土耳其國家廣播電台, 土耳其跟(北)馬其頓 可謂稱兄道弟
馬其頓 最有名的肥皂劇來自土耳其, 首都史高比耶機場 土耳其幫忙擴建的
馬其頓人 念大學土語系, 免錢還有獎學金 !
有沒有地方錯亂的感覺 ? 史高比耶有兩條公車路線使用
中國宇通客車的雙層巴士, 用一種倫敦風情來偷渡 ? 這裡是史高比耶 !
再一個看了吐血的, 史高比耶也有凱旋門 ?
這是一個叫做 Skopje 2014 專案計畫, 希望在2014年之前將城市大幅美化
凱旋門花了440萬歐元興建, 紀念 亞歷山大大帝, 問題是整個 史高比耶
很多地方都有凱薩大帝的雕像, 畫蛇添足 (還好多雙腳) 再一棟大門 覺得錢太多嗎 ?
白天的史高比耶,這座石橋連結了 史高比耶 的 新城區 與 舊城區
舊城區多半是政府機關所在地, 還有以 阿爾巴尼亞裔 為主的區域
阿國後裔在馬其頓人口比例達到 1/4 , 是不容忽視的力量
清晨在飯店餐廳隨手拍下 史高比耶 堡壘, 6 世紀末 拜占庭帝國防止斯拉夫人
持續西進而興建, 也曾用來防禦土耳其人, 1963 年地震後 重新修建
這尊凱薩大帝像 下方呈現的是 出生前/幼年/青年/成年 的 成長背景
又是一尊凱薩大帝的像, 這就是他出征的英姿
來到阿爾巴尼亞裔的社區, 這幅彩繪訴說著 阿族 如何走向自主的道路
阿爾巴尼亞人的民族英雄 斯坎德培 雕像也在這邊出現
德雷莎修女像, 德雷莎修女1910年出生於當時還屬於鄂圖曼統治下的
科索沃州史高比耶城, 家族是虔誠的阿爾巴尼亞裔天主教徒,
18歲離開家鄉先前往愛爾蘭, 最後在印度投入痲瘋病照顧
1979 年獲頒諾貝爾和平獎, 1997 年去世時 舉世淚送這位無私的聖人
這是德雷莎修女受洗的地方, 故居目前僅有紀念牌說明
受洗處現在改為博物館, 旁邊則是 東正教教堂
放下沉重的心情, 來到馬其頓另一處景點 奧赫里德湖
比起史高比耶的庸俗, 這裡清爽許多 !
要看湖之前先上山看美景, 這是一座古羅馬時期的劇場, 考古重建後
每年夏天這邊會舉辦音樂節
位在湖邊山崖的『聖克萊門特修道院(Saint Pantelejmon)』,
保加利亞第一帝國統治此地期間, 西里爾與美多德 與 弟子們
依照希臘字母創建了『西里爾』字母, 後來 聖克萊門特 追隨腳步,
利用西里爾字母翻譯典籍給斯拉夫教會用於傳教,
聖克萊門特 去世後就葬在此處, 土耳其人 占領後教堂成了清真寺
直到2002年開始翻修回原來的模樣 .
遠處這座名叫 塞謬爾堡壘,是 馬其頓保存最完整的堡壘建築
建於保加利亞第一帝國時期, 當時帝國定都就在 奧赫里德 .
奧赫里德地區曾長期在土耳其的統治下, 這種『陽台外推』的建築
在土耳其也頗常見, 例如 番紅花城
傍晚的湖區湖水波平如鏡, 奧赫里德湖面積為348平方公里,
最深處達到 290 公尺, 其中 1/4 屬於 阿爾巴尼亞
隔天早上的遊湖行程, 零下12度的湖水並未結冰
這是另一座湖畔教堂 聖保羅教堂
昨天參觀的『聖克萊門特修道院(Saint Pantelejmon)』也在眼簾
回到史高比耶的路上, 一旁可以看到 連接 史高比耶-奧赫里德 之間的
高速公路正在興建中, 這條公路未來還會連接我們的下一站 科索沃 !
除了為我們開車的阿爾巴尼亞籍駕駛要好好感謝他,
這輛 Scania Irizar I6 也要好好感謝, 除了加油之外 沒有任何瑕疵 !
全身髒兮兮....值得在完成任務後去洗個熱水澡 !
最終站 : 科索沃
科索沃共和國(Republic of Kosovo)獨立於2008年, 是 南斯拉夫 內戰後
最後一個脫離 塞爾維亞族 獨立的國家, 人民月收入不到 400 歐元,
但是此區卻是以歐元為計價單位, 被戲稱是『窮光蛋住大宅』.
辦完馬其頓出境,來到科索沃的入境檢查哨, 官員收完護照後,
司機打開車側行李箱拿出兩桶家庭號礦泉水跟著走到檢查哨, 不到10分鐘
我們就過關卡啦 !
這應該是俗稱的:茶水費吧 ! 因為隔壁車道的卡車司機也拿水說....
離首都 普里斯提納 還有將近70公里的路程, 頭頂上這一條興建中的高速公路
也是東歐一條重要的南北幹線高速公路 E65 , 北自 瑞典 馬爾摩 (Malmo)
搭乘渡輪到波蘭, 一路南下到巴爾幹半島,最後抵達希臘.
抵達 普里斯提納 的 第一個印象: 交通亂象跟台北很有拚 !
對了, 這裡的 計程車 如同 塞爾維亞 沒有固定顏色.
頂多車行有顏色識別彼此, 所以要在這叫 "小黃" 恐怕眼睛要睜大一點.
即使手頭不寬裕, 時尚品牌 照樣進駐 當地最大的賣場 !
即便 俄羅斯、塞爾維亞、西班牙、中國大陸 不承認 科索沃 的 地位
但是有美國、除了西班牙以外的歐盟爺們可以當靠山, 誰不幹 ?
NEW BORN ! 這是科索沃人的口頭禪, 不過10年前才成功獨立
宛如新生, 前景依然荊棘處處
這個是用錢幣堆砌而成的圖案, 科索沃戰爭期間
據傳高達上萬 阿爾巴尼亞裔婦孺 遭受 塞爾維亞 部隊 玷汙受害
特別立碑至上崇高敬意 .
科索沃 的 住民組成有 80% 以上都是 阿爾巴尼亞裔
所以在這邊擺上 阿國 國旗 也不足為奇
有過統計, 科索沃 的 15-45 歲人口佔了 75% , 年輕就是本錢 !
在這裡 一樣可以看到 德雷莎修女的雕像, 說來又是歷史....
1912年以前, 科索沃 + 馬其頓 在 鄂圖曼土耳其的版圖 規在 " 科索沃 " 州.
德雷莎修女 又是 阿爾巴尼亞裔 , 同享榮耀 沾個光 又何妨 ?
要 斯坎德培 像, 這裡也有 !
Carshi清真寺,建於15世紀 , 紀念 1389年 科索沃 戰爭中 遭到暗算的
鄂圖曼皇帝 穆拉德一世, Carshi 指的是 市場, 又稱作 市場清真寺,
除了因為早期這裡的確有 巴扎 (伊斯蘭語 的 市場)而得名,
喚拜塔塔頂是石頭砌成, 而非木頭
取材自 Google Map , 這是科索沃國家博物館
館藏 石器時代 一直到 科索沃 獨立戰爭 的 各種文物
裡面有一幅畫 算是 首次在鏡頭前 曝光 !
管理員說 : 你們是最幸運的旅行團 !
科索沃國家博物館 全館禁止拍攝, 唯獨這一張 特准攝影 !
這是用裝潢用釘槍的釘針, 一點一滴 打出來的 德雷莎 修女 像
其實 這座 博物館 才剛完成整修, 這也是第一次在鏡頭前曝光 !
這是 普里斯提納 的 地標之一, 建於19世紀的鐘樓
原來的鐘源自於摩爾多瓦,但在2001年時被偷,由法國出資再裝一個新的 !
鐘塔的用意: 告訴大家何時禱告 (還真的有聽到 廣播聲) ~
看到這座時鐘,不由得發覺 時間匆匆, 13天的旅程也將告一段落
下一站 會是哪邊呢 ? (全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