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的旅程還在繼續,我們要一路北漂進入核心地帶
過程中會遇到甚麼 驚喜 ? 驚嚇 ? 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離開上一站位於格瑞那達的阿罕布拉宮,休息一晚北上來到
西班牙中部大城-哥多華(Cordoba) 或稱 科爾多瓦
首站要探訪世界文化遺產 哥多華清真寺(又稱 哥多華聖母升天主教座堂)
進入教堂前,首先會看到一座橫跨 瓜達幾維河 的 羅馬古橋
此橋建於西元1世紀的羅馬帝國, 拱形橋墩是其經典特色
西元10-13世紀均由佔領此地的摩爾人(穆斯林)修建維護
知名影集「冰與火之歌」也曾在此取景,長330公尺 寬9公尺
橋面現僅供行人通行
橋的旁邊還有一部水車, 古早年代在水量豐沛的時節 水車會轉動
將河水引入城郊的農田、牧場, 如今基本已失去原有的功用
成為一座「拍照景點」供人憑弔 (水量多的時候 水車還是會轉動運作)
哥多華曾經是安達盧西亞在摩爾王朝統治時期的首都,
也曾經是西歐最大城市。不只是古羅馬人佔領過,
穆斯林統治伊比利半島期間也在哥多華大興土木。
所以 哥多華聖母升天主教座堂 的「基底」是一座清真寺
對比 已改名的 伊斯坦堡 聖索菲亞清真寺「基底」是一座大教堂 正好相反
進入教堂內的庭院,格局方正位於教堂與鐘樓之間, 摩爾人治理時代
此處為穆斯林拜喚之地, 後來「回歸」天主教堂後變成了花園
並栽種大量的柑橘樹, 注意要來個冷知識
西班牙公共場域所見到的柑橘樹 都是味道酸苦不適合食用的品種
但可以 加工成為 精油/清潔劑 增加價值(翻 好幾倍)
哥多華教堂的另一特色就是院子另一側的鐘樓,建於14世紀
登頂可居高臨下欣賞庭院, 目前維修中 , 有啥特色,我晚點告訴你 XD
哥多華大教堂列柱大廳內紅白色的樑柱銜接成拱門一共365扇
支撐的樑柱則超過1300根,氣勢就相當震撼
是摩爾人在伊比利半島的建築中完成度最高的作品
教堂內的公共區域不定期會有特展,展品為教堂考古出來的遺跡
像是這墩西元7世紀左右的列柱基座
拱門區,不得不佩服羅馬人的幾何運算能力,每座拱門整齊一致
跨距大小之精準讓人自嘆不如
列柱群
拍攝的地點稱作 聖文森 聖殿,哥多華教堂有一段特別的「共生」時刻
西元711年伊斯蘭勢力征服西班牙,教堂被分成 基督/真主 共生於同處
直到西元784年 伊斯蘭埃米爾(君主)阿卜杜拉赫曼一世
將 基督教部分 的 產權買下、拆毀後重建清真寺
這根是少數留存下來還帶著羅馬時期風格的樑柱
西元1236年,西班牙王族的勢力驅逐摩爾人光復了哥多華
哥多華清真寺「回歸」天主教堂的形式,16世紀文藝復興運動風起
教堂在既有的摩爾人基礎上再「添加」更多的天主教意象
接下來看到的部份就屬於後來的哥德式建築為主
處處可見精緻畫作與細膩雕刻,質感上不輸清真寺,
象牙白鑲上金邊顯得富麗堂皇,對照清真寺的簡潔穩重 差異很多.
哥多華教堂這類融合兩種宗教因素的建物屈指可數。
屋頂金碧輝煌 , 雕工精美
主祭壇 與 屋頂 複雜的圖案刻畫
地上放的是君主的墓碑 (嚇)
這裡也能看到濕壁畫
這塊濕壁畫的區域經過多年的整修,終於全數開放讓民眾參觀
柱子上有刻字,這不是哪個白目遊客幹得好事
這有兩種說法,首先是當年興建教堂時需要募資,「功德人士」的名字
會被刻在柱子上,另外一種說法是工人需要對自己的工藝、工作負責
所以會在責任區標記自己的名字, 領工錢也有個證明
出事也能進行究責 (這......辦得到嗎 ?)
剛剛說的鐘樓,有啥特色 ? 第一個特色它是個很好辨識的座標 , 配景也很好看 XD~
哥多華清真寺附近是猶太人街道區,最出名的一條街就是百花巷,
藍色盆栽搭配五彩繽紛的花卉,搭配大教堂的鐘樓,這景如何 ?
對照我「慧眼獨具」買到的磁鐵, 是不是拍得不錯 ?
哥多華賣紀念品的商家 都會賣扇子, 有的還會冠上英文名字
像是 KATY/JOYCE/IRIS/INES/TERESA/VANESSA/ZOE 之類,
應該都是在地的「菜市場」名字, 非常有趣.
我可以報名攝影類的「空景達人」嗎 ?
天使 聖拉斐爾, 它是哥多華的守護神
職業病上身的「暖場」,因為接下來要搭高鐵喔 !
看到這輛 雪鐵龍 Grand C4 Picasso 車屁屁有貼1家4口的可愛貼紙
不拍下來怎麼行 ? 順帶一提,西班牙也是汽車生產大國
福斯 集團的 SEAT (西雅)-台灣早期有引進叫 喜悅 是 本土品牌
賓士、標緻雪鐵龍、馬自達、現代 都有在 西班牙 設廠.
前來接駁我們旅行團的遊覽車, IRIZAR 是 歐洲最大的車體製造廠之一
公司只設計車殼 可以客製化. 套用多款車廠的引擎和底盤,
所以能「一魚多吃」, 這台遊覽車就是搭配瑞典 SCANIA 的引擎+底盤
來到哥多華火車站, 補個冷知識時間
台灣的軌道運輸, 除了台鐵1067mm , 阿里山林鐵 762mm
其餘如 捷運/高鐵/輕軌 都是「國際標準軌」1435mm
但是在 西班牙+葡萄牙,卻是有專屬的 1668mm 寬軌
另外,西班牙國鐵的名稱 Renfe ,轄下有分 Renfe 和 AVE 兩大系統
前者仍使用 1668mm 的列車, 後者則是 1435mm 標準軌距
寬軌版本的通勤列車
另一條路線的高鐵列車進站, 西班牙也是鐵路系統+車輛的出口國
高雄輕軌列車 即由 西班牙廠商 提供 車輛 和 機電系統
來來來, 放送事故發生啦 ! 猜猜發生甚麼事拍到一半就不拍了 ?
附上最近一則搞笑的新聞(台鐵表示同感)
三年前,西班牙國鐵造了一批新列車,本來要給坎塔布里亞(Cantabria)自治區用,
後來新車卻被挪給加泰隆尼亞使用 , 於是,西班牙政府在開標新造一批列車,
彌補 坎塔布里亞 的 需求~豈料,新車上線測試發現,車體寬度有問題,
不僅無法在隧道內會車甚至進不去有些路段的隧道 !
搞到最後 西班牙交通部官員 跟 鐵路公司高層 通通下台一鞠躬 ~
這跟台鐵當年引進 普悠瑪 列車 發現有些車站的月台要敲掉外緣
才能停車, 這是同一種「瞎操作」浪費納稅人的錢 !
(取材 聯合新聞網 標題)
台鐵普悠瑪宜蘭冬山站通過表示 : 我稍微胖了一點不行嗎 ?
(普悠瑪 有個可愛的外號 紅面番鴨)
言歸正傳,放送事故的原因就是我們旅行團預定的車廂是第九節
列車進站 邊拍邊數車廂就發現苗頭不對, 少了一節 !
為了不影響行程,領隊決定帶大家「冒險」一下先上車再說 !
進到車內,看車廂編號確實少了一節, 而且到下車前也沒有看到
列車長來查票, 就這樣搭了一個小時的「幽靈列車」來到目的地 XD~
多了這一段「冒險」行程,接下來的景點雖然不起眼
但可說是文學史上另一種「奇幻冒險」,那就是小說家 塞萬提斯
文學巨著 唐吉軻德 內容中的小鎮「普埃爾托拉皮塞」(Puerto Lapice)
探訪 唐吉軻德客棧(Venta del Quijote)
與其說是景點,不如說休息站比較合適些,客棧內除了裝置藝術
之外就非常簡樸, 就像台灣鄉下的三合院
裝置藝術,大家可配合小說看一下 這位 唐吉軻德 的 奇幻冒險故事
西元1859年的 Parroquia de Nuestra Senora del Buen Consejo,
也是鎮上的主教堂,位置即在唐吉訶德客棧旁邊(感覺來到美國西部的荒野 ?)
來到這邊,有個伴手禮不能錯過,無花果巧克力一定要買 !
一般來說,超市或是專賣伴手禮的店家都是盒裝,3/9/12/15 顆 價格不一而足
但是只有 唐吉軻德 小鎮, 有賣散裝大包裝的版本 (目前為10顆大包裝一組) 售價 13 歐元
買回去分享親朋好友, 值得 !
3顆盒裝版本
離開唐吉軻德小鎮, 接著再去距離小鎮24公里的「孔蘇埃格拉」(Consuegra)
看看小說底下的唐吉軻德如何大戰白色風車巨人 !
抵達時間已經是傍晚5點50分, 夕陽西下別有一番景緻 孔蘇埃格拉城堡, 建於西元9世紀
眼前的風車其實應有12座,城堡後方還有6座
所在位置這6座風車 其中4座 仍保有磨坊的設備, 需要收費進入
來晚了, 買不了紀念品 看磨坊 沒關係, 看景色也值回票價
夕陽映照下的風車
孔蘇埃格拉(Consuegra)的白色風車村位在西班牙拉曼查(La Mancha)自治區
阿拉伯文中 La Mancha 意指乾涸的土地,儘管如此仍是兵家必爭之地
平原上四季日照充足,缺水但是風力襄助,於是在地人上山造了風車,
利用風力帶動機械碾磨小麥以及壓榨橄欖油
來兩段影片,這片的右手邊 孔蘇埃格拉 號稱是西班牙的「番紅花城」
每年十月的最後一週還會辦 番紅花 嘉年華 !
第二段影片就即興演出,像不像攝影師隨手拿起攝影機拍美景 ?
真的 拍甚麼都好看 (自我感覺良好)
休息一晚,今天要從 托雷多 (Toledo)北飆 馬德里 !
回頭看看載著我們征戰多日的賓士遊覽車, 也是IRIZAR出品
托雷多 (Toledo),曾在1088-1561作為西班牙王國的首都
也是伊比利半島最長的河流「太加斯河」的上游(出海口 里斯本)
雖然行程並沒有排入該城市的導覽, 領隊還是熟門熟路跟司機「喬」一個
可以居高臨下 又能短暫停車 拍照的地方, 讓清晨的托雷多美景入鏡
北飆的過程中得知 馬德里 以北的多處城市及山區有飄雪 !
果然,拍攝的路段距離 馬德里 約 15 公里, 窗外眺望山區已有白雪或霧淞覆蓋 !
有看過 食尚玩家 浩角翔起 的 西班牙外景 就會知道這是哪了 ~
沒錯, 咱們先來到馬德里「北」方約40分鐘車程的塞哥維亞(Segovia) !
眼前這座 塞哥維亞 城堡 是重要的外景拍攝點 (兼惡搞)
建於13世紀的的塞哥維亞城堡(Alcazar de Segovia),據說是
迪士尼白雪公主城堡的原型(無怪乎 噗攏共 要用行動劇 胡搞瞎搞)
回到塞哥維亞城內,另一個必看景點 塞哥維亞 水道橋 出現啦 !
羅馬人為了將18公里外的水源引入城市,因此興建此水道橋
全長728公尺,由120個總重2萬多噸的花崗岩砌成立柱支撐,離地最高處 29 公尺,
水道橋至今依然完好可以使用。
水道橋崁入的神像
母狼乳嬰(She-Wolf),只要是古羅馬時期的建物,周遭找找或許會發現這個塑像
人稱 鉚釘屋(Casa De Los Picos)的房子, 很像金字塔的鱗片造型其緣由已不可考,
比較確定的是建物是摩爾人時期所建, 現今為藝術學校.
過了鉚釘屋再往前走來到一個小廣場, 有獅身人面像之外
還有大量摩爾時期的建築物,大量的繁複幾何圖形裝飾, 也是個拍照的好地方
塞哥維亞主教座堂,建於16世紀 是西班牙最後一座哥德式主教座堂,
可以看到飛扶壁、尖肋拱頂等經典設計,鐘樓 高 88米, 僅次於 塞維亞教堂的
吉拉達鐘樓 (104米)
中午吃飯時間,這間餐廳必須要先推薦(其他好吃好玩好特別的部分 另外寫一篇)
看到餐廳外牆的兩隻叉子,除了證明這是餐廳(廢話),還有一個指標意義
就是該餐廳獲得該國國內美食評鑑認證的肯定(類似米其林星星,最高就是三支叉子)
烤乳豬上菜
傳統在塞哥維亞吃烤乳豬的程序,咱們就來全程走一次
塞哥維亞三寶 (城堡/教堂/水道橋) 一次收足
可愛的豬豬+水道橋 磁鐵
往馬德里的路上還會經過一座中型城市亞維拉(Avila) 個人很喜歡這種藝術字體
亞維拉不管從任何時期的角度來看,都是一座不折不扣的堡壘型城市
城市就1090年矗立在一座岩石山上,城牆用棕色花崗岩建造,有88個塔和9個城門
阿維拉主教座堂, 被認為是西班牙第一座哥德式主教教堂
畫面左方鐘樓上還有一座1475年的機械鐘 (500多年了 還可以用)
阿維拉-聖伯多祿教堂
天黑之前,來到馬德里的太陽門廣場啦 !
熊爬莓樹,亦譯「熊與石楠樹」,馬德里的市徽
代表富貴、豐盛、繁榮的象徵,古羅馬時期馬德里被稱作 Ursalia-熊之國
莓樹則是西元1212年的一份文件, 「森林歸城市所有,動物歸教會所有」
各自用一種動植物名稱來代用,莓樹和熊都曾是馬德里地區的物種如今都已消失,
連地名都演變成今天的「馬德里」- 真是「不思議」啊 !
因為施工暫時刨除的 「0 公里」指示牌,馬德里位於西班牙的中心地帶
鐵公路的輻輳點, 因此以此地作為 「初始之地」,目前整個太陽門廣場都在翻修
這個「0 公里」指示牌不知何時才能復原 ?
卡洛斯三世的雕像, 綽號為開明者和市鎮王, 在他主政時期國內的政經局勢、
農工商業都獲得相當程度的進展
隔天一早開始 馬德里的行程, 巨大的裝置藝術 搭配巨幅國旗
其實行程的這一天 整體氣氛相當緊張, 因為恰逢西班牙國王會見
各國駐西班牙的使節 討論俄烏戰事, 因此大幅提高維安等級
礙於博物館不能拍照, 因此盡量用隨手拍的方式呈現
這是西班牙的「凱旋門」,是 佛朗哥將軍下令興建的, 紀念他在
1936年西班牙內戰期間的「大學城」戰役擊敗左派親共產黨的部隊
馬德里的嘆息橋, 兩側護欄不僅加高還加了玻璃隔板, 因為這裡曾是
西班牙熱門的「自我了斷」之處,因此臭名昭著
(有問題 請打1995 尋求協助)
嘆息橋的旁邊就有教堂, 其實可以尋求宗教慰藉吧 !
(有問題 請打1995 尋求協助)
馬德里作為西班牙指標型「減碳」的城市,公共運輸上除了已無柴油公車
改以天然氣 或是 電力 作為動力來源, 城市內租賃的腳踏車也是電瓶車
看起來....有點笨重就是
電動的低底盤公車
街道隨手拍
穿過公園, 西班牙王宮就在眼前
大批警力在此,這邊就是西班牙王宮所在地
西班牙的計程車, 有市府的徽章表示為本地的車行, 司機要加入工會跟靠行
不同車行還有不同顏色的識別彩帶~
額外一提, 西班牙的警察有分國家警察跟地方警察
警車 的 配色識別 就會告訴你 我們「都是警察但是不完全一樣」喔 !
(詳情會寫在番外篇)
旅程雖然將進入尾聲,但是好料一道接一道~
要搭飛機去下一站ㄟ ! 去哪 ? 猜得到猜不到都無妨 快跟上 我們要繼續出發 !